老年節說“孝”
2012年10月23日
崔若賓
常言道,“私為萬惡之源,孝為百善之先”。“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說不完的話題,講不盡的故事,例如,賣身葬父、埋兒奉母等二十四孝。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進步,“孝”的方式盡管沒有過去的艱難和不易,但是,“孝”的內涵有了升華和提高,特別是精神方面的“孝”更是走到了前沿。值此老年節,結合多年來耳聞目睹的實際,我總結了盡“孝”的“五不”曲,以求同仁共鳴。
一是“不逆”。俗話說,“孝順,孝順,順者為孝”。意思是說,凡事盡量順應老人的意愿,不要惹得老人不高興。當下的老人們大多的主張和意愿皆是家庭鎖事,沒有上綱上線的原則性問題,所以,我們要盡量尊重他們的意見,沒有大礙;再者,老人們年齡大了,幾十年形成的性格和脾氣已無法改變,所以,我們要盡量合乎他們的生活節拍,不要輕意打亂他們的生活節奏。更有甚者,有些老人年事較高,大腦的思維和記憶已經退縮,言行猶如孩童,我們不但要給予理解,還要學會“哄”等等。以上所說為順,反之則為“逆”。逆的后果就是老人們不高興,生氣發火傷身體,兒女面子都丟盡,得不償失,所以我們要爭做孝子,不做逆子。
二是“不等”。有一句話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說,一棵樹想靜止下來,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它,它沒有任何辦法;當兒女想要盡孝老人的時候,突來的變故老人撒手人寰,兒女沒有了機會。所以說,孝敬老人不能等。我們有時候往往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現在工作很忙,等我不忙了或者是退了以后,一定好好盡盡孝心;我現在條件不好,手里不很寬裕,等我賺了錢,條件好了,一定好好孝敬老人”,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要馬上扭轉,任何一位老人都理解兒女的忙,不缺兒女的錢,而是需要一聲問候和一時陪伴。從即刻開始,行動起來吧,否則你將遺憾終生。
三是“不時”。意思是說,我們要定時不定時的看望和孝敬老人,我們往往在過年過節時、老人生日時、老人生病時等固定時間去看望和盡孝老人,這是不全面的,不積極的盡孝;甚至有時候不是發自內心的,想一想,老人們在呵護和關心我們成長的時候,有固定的時間嗎?他們做到了無微不至和無時無刻,我們為什么做不到?拋開物質和精神不說,我們給老人的時間能占我們整個耗時的十分之一嗎?反問一下自己,拍一拍自己的良心后,得空就得往老人那兒跑。
四是“不比”。意思是指,盡孝不要在利益和付出上攀比,這主要是針對兄弟姊妹多的家庭而言。每一位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十個指頭咬一咬,哪個都疼”,父母對我們每一位都是公平的。所以說,兒女們沒有任何理由在盡孝上分高低、比多少。兒女多了,各人的家庭條件、背景不一樣,要求同存異,切忌兒女之間比你多了,我少了,他賺便宜了,我吃虧了等等,更不能由于互相攀比產生兒女、老人間的家庭矛盾,弄得烏煙瘴氣,舉家不和,失去了孝的味道。
五是“不言”。常言道,“大愛無言”。意思是指最真誠的愛謂之大愛,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是用行動來證實的,不需要掛在嘴邊。孝敬老人是每一位兒女應該擔當的義務和責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兒女應該做的。所以,你不要張口閉口地談論你是如何的盡孝,更不能夸大其詞的高談闊論。只有這樣,我們的老人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我們的愛,才能心里踏實地接受我們的情;你才能心靜如水地做你的事,否則,你扭曲了孝。
以上是我對孝的一點淺薄認識,但我堅定地認為,孝是解決一切家庭矛盾的萬能扣,是家和萬事興的源泉。認識雖淺,不妥的觀點請同仁們給予增刪。今天是老年節,讓我們孝心永恒,愿我們的每一位老人身體健康,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