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做些工作,多做些思考
--摘自網絡
工作并不繁重,自己也很努力,但就是力不從心。這是為什么?因為你在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工作起來沒有方向,不作合理的安排,碰到什么就做什么,自然會手忙腳亂、事倍功半。
會做工作的人往往對無足輕重的工作無動于衷,他清楚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他不會先做那些不值得的事,不會為此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自己疲憊不堪。
其實,不論我們每天要做多少工作,只要掌握方法,就能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又不讓自己累死累活。
一、知道每件事要達到的目的再去做
吃飯是為了充饑,喝水是為了解渴,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工作是為了什么。別人說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看見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去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目的不明確,工作沒有方向,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無用功。
有一位從事建筑工程的師傅,正滿頭大汗地緊張工作,徒弟也在一旁認真地學習。突然,師傅對徒弟說:“去拿一個改錐過來,我一會兒要……”沒等師傅說完,徒弟立刻去了工具間,很快就拿了改錐過來。
徒弟氣喘吁吁,拿著改錐對師傅說:“工具間太亂了,改錐還真不好找。”師傅一看,生氣地說:“誰讓你拿這么大的改錐,這讓我怎么用?”徒弟心想,我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誰知道要大的還是小的。師傅再次說:“去拿一把小的來,我要固定這個螺絲釘。”說著,將螺絲釘給徒弟看了看。這次徒弟知道了師傅的具體要求,拿來的改錐肯定是符合要求的了。
有時候,工作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老板吩咐你準備一份材料,你忙前忙后,結果老板說不符合要求;同事告訴你明天有一個會,等你去了才知道,這個會跟你沒有關系。所以,一定要明白為什么去做,這樣才能高效地把工作做好。要知道,高效率地做無足輕重的工作,比低效率地做重要工作更可怕。
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
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做,但你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這種時候,你就可能會趕時間,先湊合著做,或者先放一放,等到別人發現不妥了,再去動手。結果,不僅工作沒有做好,還讓自己更加忙亂。
任何工作,不管你有多忙,千萬不要敷衍。要么不做,做就一次把它做好。如果你能把每件工作都一次做好,你就會慢慢輕松下來。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老板發現辦公室的復印機總是卡紙,于是吩咐秘書張海,找人來修理一下。修理人員發現是搓紙輪老化造成的,便更換了新的搓紙輪,復印機可以正常運轉了。但修理人員發現復印機的定影器也有問題,就問張海是否需要更換一個新的。
張海還有其他事情忙,覺得復印機已經能用了,就打發修理人員快走。修理人員對他說:“現在不換,過一兩個月還是得換!”
果然,一個月之后,當老板復印一份重要文件的時候,發現復印機又不工作了。他大發雷霆,叫來張海大罵:“你是怎么辦事的?上個月才修了一次,現在就不能用了!上次修的時候你徹底檢查了嗎?”
張海想起上次修理人員確實提醒過自己,只得再次打電話讓修理人員過來??蓪Ψ秸f沒時間上門服務,如果他著急的話,只能自己把機器運過去。張海只好灰頭土臉地找出租車,將機器運過去,足足浪費了一天的工作時間。
很多時候,一次就能完成的工作,因為太忙,你可能疏忽了,等到問題出現還得費心費力去解決。最后,不僅累了自己,還給領導留下“做事靠不住”的印象。所以說,不管多忙,做起事來一定要一次做好,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收效。否則,就會浪費你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再忙也要多思考
因為太忙,總是不去思考,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越是缺乏思考,往往越忙碌,越容易浪費時間。有時候,一個小時的深思熟慮有可能勝過你一個禮拜的忙碌。所以,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然后再去做,會讓你更有效率。思考能幫助你從無效走向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
不經過思考而去忙于工作,很容易做無用功,這樣的“忙”僅僅是一種習慣。很多人總是盲目地去工作,該他做的,不該他做的,現在該做的,以后該做的,沒有一個順序和安排,抓到什么做什么。做完以后才發現,自己做的只是無用功。因此,不要拿忙碌作為不思考的借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
不管從事什么工作,不要為忙碌而忙碌,這樣的忙碌最缺乏效率。多想一想,自己現在做的是不是最重要、最需要的,避免做無用功。分清輕重緩急你就會發現,工作其實并不多,也能很輕松地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