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掌控壓力,讓壓力成為前進的動力
--摘自網絡
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種種挑戰,讓我們感到壓力的存在。許多人懼怕壓力,視壓力為敵人。的確,有些時候壓力會像一塊巨石壓得人難以喘息,還可能會因此產生負面的情緒,因此,我們要學會掌控壓力。
刀再鋒利,如果一碰就斷,也沒有什么用。面對壓力,我們不能一味地往前沖,結果給自己逼到崩潰的邊緣。我們應該懂得張弛有度、松緊適當的生活哲學,當面臨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壓力時,要提醒自己適當調整節奏。
據說,老子曾經問他的一個學生:“牙齒和舌頭誰硬?”學生說:“牙齒硬。”老子張開嘴讓學生看:“牙齒硬,但是已經一個都不在了,舌頭軟,現在還完好無缺。”老子以此教育他的學生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要剛柔相濟并學會掌控壓力。
當然,生活和工作中如果缺少了壓力或是壓力太小也是行不通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壓力使我們不敢停下成長的腳步,壓力使我們時時前進,壓力使我們面對挑戰時不再退縮,壓力使我們實現一個目標時不敢懈怠,壓力讓我們獲得成就時能夠再接再厲。
上帝造了一群魚。待上帝把這些魚放到大海中的時候,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魚的身體比重大于水,這樣,魚一旦停下來,就會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會被水的壓力壓死。于是,上帝趕緊找到這些魚,又給它們一個法寶,那就是魚鰾。魚鰾是一個可以自己控制的氣囊,魚可以用增大或縮小氣囊的辦法,調節沉浮。這樣,魚在海里就輕松多了,有了氣囊,不但可以隨意沉浮,還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魚鰾對魚來講,實在是太有用了??晌í汋忯~沒有前來安裝魚鰾。
億萬年之后,上帝想到他放到海中的那群魚來,想看看它們現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沒有魚鰾的鯊魚如今怎么樣,是否已經被別的魚吃光了。
當上帝將海里的魚族都找來的時候,他發現經過億萬年的變化,所有的魚都變了模樣,連當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上帝問:“誰是當初的鯊魚?”這時,一群威猛強壯、神氣飛揚的魚游上前來,它們就是海中的霸王——鯊魚。上帝十分驚訝,心想:這怎么可能呢?當初,只有鯊魚沒有魚鰾,它要比別的魚多承擔多少壓力和風險啊,可現在,鯊魚無疑是海洋的佼佼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鯊魚說:“我們沒有魚鰾,就要無時無刻面對壓力,因為沒有魚鰾,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動,否則我們就會沉入海底,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億萬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游動,沒有停止過抗爭,這就是我們的生存方式。”
當然,壓力不僅適用于自然界,同樣也適用于人類。我們來看一個現實中的例子:
一艘貨輪返航的途中,在茫茫的大海上,突然遇到特大風暴。
貨輪在風暴中不停地搖晃著、顛簸著,水手們驚慌失措,只有老船長鎮定地指揮著:“打開所有貨艙,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們更加不安起來,他們不解,這時候往船里灌水不是自找死路嗎?
老船長對大家說:“你們見過根深干粗的樹被暴風刮倒過嗎?被刮倒的是那些沒有根基的小樹。”
水手們半信半疑地照著做了。雖然暴風巨浪依舊激烈,但隨著貨艙里的水位越來越高,貨輪漸漸平穩了。
老船長對那些松了一口氣的水手們說:“一只空水桶,是很容易被打翻的,如果裝一些水,便很難被打翻。船也是如此,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面對風暴,空船才是最危險的。”
老船長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在前進的路上不想被打倒,缺乏壓力是不行的,要學會給自己加壓。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成功路上不能缺少必要的壓力,生機勃勃的工作必須靠壓力維持,個人潛能的開發只有在重壓下才能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只有在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壓力下才能得以實現。
由此可見,只有掌控好適當的壓力,才能獲得工作的動力。無論何時何地,壓力小了,要學會給自己加壓;壓力大了,要學會彎曲,給自己減壓。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進步,成就一番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