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有效率的時間里,做最重要的事
——摘自網絡
在每個人精力充沛、思路敏捷這個最有效率的時間,應當安排最重要的任務,往往能事半功倍。如果你把這段最有效率的時間浪費在瑣事上了,可能你一天的工作也沒有什么成果。
對于一位經常坐辦公室的人來說,他的辦事功效會比體力勞動者具有更大的波動性。他的旺盛精力不可能保持一整天,往往只有幾個小時。如能抓住這幾個小時,就能把一天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完成。
對大多數人來說,每次開始工作的頭兩個小時往往是精力最充沛的。不過,很多人習慣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做一些例行事務,比如,閱讀早晨來的信件、刊物、報紙,打幾個例行的電話等。結果,這兩個小時并沒做什么有價值的大事。
我們應該把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為這些事情需要以最好的精力、最好的思維,以及最好的精神去做。做好這些最重要的事,你今天的工作就可以說基本完成了。而那些次要的事,可以放在精神不是很集中的時間去完成。
當然,在每個人的一天之中,最有效率的時間是有區別的,往往因人而異。有的人的精力充沛時段是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也有的人的精力充沛時段卻是中午12時到下午6時,還有的人在深夜到凌晨的時候才精力充沛。
溫杰特和妻子經營同一家商店,但他們從來不會一起在店里忙碌,多數人來店里買東西的時候,只能看到他們夫婦中的一個人。他們難道不會覺得人手太少嗎?事實上,他們從來都覺得自己一個人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一般來說,早晨五點的時候,溫杰特已經精神飽滿地睜開了眼睛,然后開始悄悄地穿衣起床,因為他的太太還在熟睡中,她大概要到八點才會醒來。
溫杰特從早上到中午都能保持精力旺盛,但到下午卻不喜歡做任何事。所以,他每天都是五點去商店,開始一天的生意。和溫杰特相反,他的夫人卻不喜歡上午做事,尤其不喜歡早起。上午,他的夫人往往悠閑地散步,然后悠閑地準備午餐。午餐過后,他的夫人會立即接手溫杰特管理商店,溫杰特則開始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
溫杰特和他的夫人總是在自己狀態最好的時候管理商店,而他們的時間又恰好能夠互補,令很多人非常羨慕。溫杰特常說:“過去十五年來,我們倆幾乎沒有同時起過床。我一般上午的工作效率很高,而她則習慣于從午后開始工作,我們真是好搭檔。”
1950年,醫學家、生物學家霍爾堡醫生在哈佛大學實驗室中發現某些血細胞的數目并非整天一樣,而是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細胞的數目會在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比較高,而在12小時后則比較低。他還發現心臟、新陳代謝率和體溫等也有同樣的規律。
霍爾堡由此推論,我們體內的各個系統并非永遠處于穩定而無變化的狀態,而是有一個大概的周期。有時會加速,有時會減慢。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只有一段時間做事效率是最高的,而其他時候則會差一些。
在同一天中,不同的人做事的效率各不相同。如果按照一周來觀察,也有類似的情況。日本成功學大師多湖輝曾提出“周一病”的觀點,認為剛剛度過周末,周一肯定缺乏工作效率。再加上“今天開始,又要工作一周”的壓力,通常周一的工作效率都不高。到了星期二,這種心情會消失,再度精力充沛。星期三、四,人會漸漸疲憊,工作效率又逐漸降低。但是,到了星期五,想到要周末了,心情開始興奮,工作效率又會提高。
這就和爬山一樣,在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是感覺最累的時候,因為前面還有一半的路程。而等快到山頂時,又會陡然精神百倍,因為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目的地。同樣,大部分人在工作接近結束時,效率都會提高。
要使一個星期的工作維持一定水準,就要合理安排一周的工作。周一最好去做擅長的事情,不擅長的工作最好安排在周末去做。
我們要找出自己每天的巔峰在哪里,低潮在哪里,并且好好地運用它。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對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效。在你的腦力低潮時間,可以做些簡單的事。而在你的巔峰時間,就要抓緊一分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