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樣的人就會導向什么樣的政績觀
正確政績觀不僅影響著黨員干部的個人成長,更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那么,正確政績觀從哪里來呢?
從強化黨性錘煉中來。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才能保證政績觀不出偏差。黨性錘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著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伴隨著長期的意志磨礪過程、伴隨著黨員干部政治生命的全周期。從根本上講,政績觀就是黨性修養在黨員干部工作實踐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如果政績觀出了問題,其根源就是黨性修養出了問題。錘煉黨性最根本的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指向,用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武裝頭腦,培根鑄魂、補鈣壯骨,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凝心聚魂的根本大事與首要任務,自覺地將思想統一到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上來,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以理論上的成熟鑄就政治上的堅定。錘煉黨性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指向,不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以行動上的自覺彰顯立場上的堅定。
從鮮明的用人導向中來。選什么樣的人、用什么樣的人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干部作風、形成什么樣的黨風,并進一步對倡導什么樣的政績觀產生深刻影響。選人用人導向是政績觀的風向標,正確的政績觀要在選人用人導向上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價值。用好的品行作風選人、選品行作風好的人、用品行作風好的人,是樹立與落實正確政績觀的關鍵。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這生動昭示了要客觀公正、歷史全面地看待干部的政績,從堅持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的評價原則中去看待干部的政績。堅持“群眾要什么、我們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的原則來看待干部的工作,將群眾滿意度作為工作成效的最高評判標準,堅持以“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來選賢任能。只有堅持這一方針,才能真正為黨培養選拔可堪時代大任的優秀人才,才能為各項事業的推進提供穩定可靠的人力與人才支撐。
從嚴肅問題整改中來。從查根源、找差距中著力整改整治各類突出問題,發揚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務實作風,以嚴肅問題整改為抓手樹牢正確政績觀。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深度。堅持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不開空頭支票,堅決反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勞民傷財。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以良好的作風進一步贏得黨心民心,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基礎。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頑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政績觀錯位工作難免脫實就虛,所導致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嚴重問題,不僅極大浪費國家的物力財力人力資源,損害黨員干部的形象,而且違背了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辜負了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殷切期望,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然要求領導干部深入群眾“聽真話、察實情、出實招、解難題”,以此樹立正確政績觀。
從強化責任擔當中來。在其位謀其政,敢于擔當和作為,是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與職責所在,也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干部敢于擔當作為,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要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這就需要鼓勵、引導和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知責、擔責、盡責,強化責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宗旨原則,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敢于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與為民情懷。一方面,通過加強組織領導以強化責任意識。推動齊心協力、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組織結構中明確責任分工,不斷激發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執行能力以強化擔當意識。在工作中與群眾“面對面”噓寒問暖、“心貼心”赤誠相待、“實打實”排憂解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胸襟甘于做鋪墊性的工作,像接力賽一樣,不斷在事上磨煉、提升擔當能力。
從奮斗實干講奉獻中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是每個時代的精神地標,是踐行和彰顯時代精神的重要維度。實干是時代的最強音,是國家強大的法寶,是民族精神的內涵。在不懈的奮斗與實干中,不僅錘煉了黨員干部百折不撓、敢于攻堅克難的勇氣與魄力,更能鞏固黨員干部堅定不移錨定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努力的決心與信心。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只有腳踏實地,在具體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準確定位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最需要與最迫切的需求,才能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細致地落實到工作實踐中,才能精準把握各項工作開展的具體進程與實際效果。黨團結帶領人民奮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無數黨員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推進的歷史進程。正確政績觀就是在這樣的境界和擔當中形成的,絕非是掛在口頭、寫在紙上的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