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奮斗的你:“打工人”的樂觀與堅韌
——摘自網絡
“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老天爺不會辜負你每一滴汗水,它們都會體現在你的賬戶余額里。早安,打工人!
打工人,與生活負隅頑抗,與老板據理力爭,與客戶百般耐心溝通,與周一的鬧鐘搏斗,頑強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鑒。
這些段子在自嘲和幽默之余,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堅韌、在不甘中的奮斗、在平凡中的追求,相比于佛系、喪文化,它帶有更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
無論是“打工人”“奮斗者”,還是“職場新人”“年輕人”等等,都是同質的“勞動者”。“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已經成為他們的共同認知。這不僅意味著幸福的源泉來自于奮斗,而且也意味著一種社會基本價值取向:“因勞稱義”原則。因此,強調從奮斗中獲得幸福,意味著社會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在于勞動奉獻。“打工人”是一種特殊的話語,帶有自嘲和無奈的五味雜陳特點,但其中也蘊含著因勞稱義的底氣。這與其說是“打工”的無奈,不如說是“我打工,我心安理得”的樂觀心態。這種樂觀心態來自于“打工人”誠實創造性勞動所產生的踏實感和自豪感。它意味著“打工人”群體中有一種深刻的信念,那就是:奮斗是幸福之母,而且幸福的真諦就在于奮斗。
奮斗在某些人眼里就是苦難的別名。其實不然,奮斗恰恰是跟幸福緊密關聯的。
第一,奮斗是獲得幸福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徑。
“打工人”的出場,意味著勞動付出的內部動力十分充足。“打工人”對努力奮斗有深刻的理解,他們知道是在為自己奮斗,為幸福付出。只有奔向自己擬定目標的意愿有了,原動力才會產生。擁有原動力,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步伐才不會停止。因此,“打工人”的稱呼實際上代表的心態是:不怨天尤人,只求自己加倍努力。奮斗的勞作和辛苦是在所難免的,但并不應該把幸福看成不勞而獲,而是應該讓勞動付出與幸福緊密掛鉤,充分認識到幸福與付出的天然關聯。奮斗本身會產生深層的愉悅感。奮斗和幸福是孿生兄弟,舍此無彼。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會驅使人正視現實,只有勇往直前才能體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意味著無所畏懼、勇敢前行。
第二,奮斗意味著“因勞稱義”的精神追求。
人之為人的關鍵之處在于人有獨特的精神世界。當年輕人相互稱呼“打工人”的時候,就意味著彼此都是“奮斗一族”,依靠自己的勤勞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這是“因勞稱義”的表現。這樣的幸福會令人感到無比的踏實和心安,是沒有愧疚、沒有悔恨的愉悅感和快樂感。違背了“因勞稱義”的基本原則,所謂幸福只不過是“及時行樂”而已。現實中,有的幸福具有很強的虛幻感,看上去光鮮,實際上卻是一種泡影。比如,“包起來”“養起來”“寵起來”“浪起來”“佛起來”等所帶來的滿足感,似乎令人神往,但一旦沒有人養、沒有人寵、有意外發生,所謂的幸福泡沫一扎就破。相反,如果像“打工人”那樣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和奮斗,堅持“因勞稱義”,那么無論多么辛苦,得來的幸福始終屬于自己。所以,不管“打工人”稱呼是否確切,都體現著幸福的踏實和自我奮斗的安然心態。
第三,奮斗使“勞動創造人”的真理在個體身上得到印證。
普遍進化論已經證明人類種系發展的客觀真理是“勞動創造人”。正因為如此,人類一刻也不能離開勞動。但是,人不能離開勞動,并且勞動創造人、實現人的價值,并不意味著人就是勞動的動物,或者像奴隸那樣不停勞作。新時代,任何人都不可能處于奴役勞動的無人身自由狀態,相反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有許多的選擇機會。自由選擇是一種可能性空間,而這個空間大小恰恰是努力的結果。這個自由空間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生存狀態,作為努力的結果同時又規定著人的存在樣態,這就是個體身上所印證的“勞動創造人”之硬道理。奮斗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通過努力奮斗展現人的存在,印證“勞動創造人”在個體身上的具體現實,這是最高形態的勞動幸福。
|